<行业新闻>Fc glycoengineering糖工程调控抗体效应功能研究进展(下)来源于微信公众号@Glyco-lmmunology 上期给大家介绍了抗体糖工程改造的基本内容(推荐阅读:Fc glycoengineering糖工程调控抗体效应功能研究进展-上),以及297位点岩藻糖基化Fucosylation、和半乳糖基化galactosylation对抗体effector functions的影响,这期接着聊唾液酸化sialylation、二等分糖基化bisection、以及甘露糖基化mannosylation。 三、唾液酸化sialylation 在健康人群的血清中,大约10–15%的IgG糖基化形式具有唾液酸化修饰,其中以单唾液酸化形式为主。然而,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期间,这一比例会降低。研究表明,含有末端α-2,6唾液酸的IgG Fc N-糖链能够增强与II型Fcγ受体的结合,从而触发抗炎信号通路,与抗炎效应相关,同时降低其对I型Fcγ受体的亲和力。 例如,唾液酸化确实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抗炎活性密切相关。IVIG是一种由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多克隆IgG混合物,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IVIG中Fc糖链末端的α-2,6唾液酸化对其抗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唾液酸化的IgG Fc通过增强与II型Fcγ受体(FcγRIIb)的结合,触发抑制性信号,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这一过程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实现抗炎效果。因此,通过增加IVIG中唾液酸化IgG的比例,可以显著提高其抗炎效能。 此外,Fc糖链上的唾液酸化与核心岩藻糖化共同作用,可以促使抗体形成一种更加封闭且更具柔性的构象。在这种构象下,大多数Fcγ受体的结合能力减弱,但FcγRII仍能够结合IgG Fc。 四、二等分乙酰氨基葡萄糖基化Bisection 在健康人群中,大约10–15%的抗体携带二等分乙酰氨基葡萄糖(bisecting GlcNAc)修饰,这种修饰是由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III(GnT-III)在高尔基体中催化完成的,具体表现为将二等分乙酰氨基葡萄糖添加到甘露糖(Man)残基上。 研究表明,携带这种修饰的重组IgG Fc具有更高的ADCC活性和增强的FcγRIIIa受体结合能力。这一功能的增强与bisecting GlcNAc阻止核心岩藻糖(core Fuc)附加的空间位阻效应有关,从而间接提高ADCC活性。 在疾病相关性方面,胃癌患者中bisecting GlcNAc水平的降低与肿瘤进展相关,而较高水平则预示更好的生存率。相反,在II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等代谢疾病中,bisecting GlcNAc水平通常会增加。此外,与家族性长寿相关的个体通常表现出较低的bisecting GlcNAc水平,表明这种修饰在寿命和衰老调控中可能发挥作用。这些发现凸显了bisecting GlcNAc修饰在增强免疫功能和调节代谢状态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五、甘露糖基化Mannosylation IgG的Fc区域也可以携带高甘露糖(HM)型糖基化结构,这种修饰与抗体的较短半衰期相关,其原因是这些糖型会增加与甘露糖受体和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从而加速清除。这对于免疫治疗用单克隆抗体(mAbs)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高甘露糖型糖型可能导致较低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高甘露糖化水平与某些癌症中的致瘤性转化相关,例如胆管癌。此外,妊娠期和卵巢癌患者的抗体中也观察到了高甘露糖型糖型水平的升高。在恶性黑色素瘤中,随着疾病进展,自身抗体的Fc甘露糖化水平会增加,这种现象被认为可能有助于黑色素瘤细胞的存活和生长。这些发现表明,Fc甘露糖化不仅影响抗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疗效,还可能在某些癌症的进展和恶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